1,候考:考生持面试准考证、身份证、按时到达测试地点,进 入候考室候考。
2,抽题:按考点安排,登陆“面试测评软件系统”,计算机从题库中抽取一组试题,考生任选一道试题,系统打印备课纸及试题清 单。
3,备课:考生持备课纸、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,撰写教案(或演示活动方案),时间 20 分钟。
4,结构化: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 2 个规定问题,考生回答,
时间 5 分钟。
5,试讲演练: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(或活动方案)进行试讲(或演 示),时间 10 分钟。
6,答辩: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的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, 考生答辩,时间 5 分钟(部分考点无此环节)。
二、如何备课
1,教案备课
(1)教学目标:
①知识与能力目标
②过程与方法目标
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三个方面。
(2)教学重点和难点(重点明确,难点恰当)。
①重点:
②难点:
(3)教学方法:演示法/讲授法/案例教学法/情境教学法(4)教学过程:
一、创设情境,激发动机:教师创设情境,从而引出…… 二、朗读课文,领会意图(重点)……
三、分组讨论解决难点(突破难点)……
四、(精度)课堂练习,巩固知识(运用)…… 五、归纳总结,梳理知识
(5)布置作业(与课堂有关)
(6)板书设计
2,活动备课(试用幼儿园、体育等):(1)活动目标
(2)活动重难点(3)活动准备(3)活动过程 三、结构化
回答问题前必须进行自我介绍(不说名字),即使面试流程里没有这一项,自己也要主动争取。这样可以让考官对你的优点和性格有
一个初步的了解。自我介绍就紧扣八个字:突出自我,张扬个性。要 充满自信并充分表现对自己所教授科目的热爱之情。
四、如何试讲
1,进入试讲地点:
(1)如果没有人领您进入试讲地点,那么您进去要先敲门。等专 家说请进时,再轻轻推门进入。
(2)如果有人领您进入试讲地点,也要有礼貌。进门先打招呼。如;各位专家好等。
2,试讲
(1)内容 开门见山表明自己教授的科目、内容,针对的是几年级, 第几次课。例如: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第一课时。
(2)语言 一定要用教师职业语言:普通话。如果您一开口就是乡土话,那么您在这时已经被 PASS 了。普通话一定要标准,咬字清晰。
(3)音量 音量要大。不要认为自己对着的是几名专家。要把他们想象成一个班级的孩子。声音听不清,一切都是枉然。
(4)音调 语调要抑扬顿挫。要有重音,轻音,拖音,有节奏性。一定不要有口头禅。例如:是吧、对哇、嗯、这个等。
(5)语速 语速适中,不能太快。有人可能太紧张,一上台就开始滔滔不绝,像赶任务。结果 10 分钟下来,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, 专家们也没听明白什么。所以语速要尽量慢一点,也可以缓和一下紧 张的心情。
(6)仪态 抬头挺胸,目视前方。双手可随意放在身体的两侧。也可放在讲台上。腿不要乱抖动。目光要时而环视讲台之下,与专家有 眼神的交流。
(7)板书 粉笔字也是教师的基本功,字要公整,板书的布局也要掌握好。不要全挤在一边,要顾及到左右的学生。
五、问题答辩
考官围绕考生试讲(或演示)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,考生答 辩,这主要是考查考生应变能力及综合素质。答辩要语言流利,要真诚,千万不说谎。回答问题会就是会,不会就是不会,不要不懂装懂。更不要打断专家的提问,进行狡辩。
六、面试要点1,妆容服饰
(1)化淡妆,而不能浓妆艳抹。做到清清爽爽,干净整洁。 (2)服饰要符合教师身份。您就要穿正装。服饰禁忌:脏、破、
乱穿、杂(色彩、面料、款式不搭配)、过露、过透、过紧、过小。体 育您要穿运动服。
(3)妆容。男士要勤刮胡子,女士要适度使用化妆品。男士前发不覆额,侧发不掩耳,后发不及领;女士前发不遮眼,侧发不掩眼, 不染彩色发;指甲要常修剪,保持清洁,不染彩色指甲,不留长指甲。
2,礼貌,礼节
(1)进考场后,与评委交流要彬彬有礼。回答问题时表情丰富, 答完后以“回答完毕”,再说“谢谢”作为结尾。出门时要轻手轻脚。
(2)在回答问题过程中,千万不要打断评委的语言。如有不同意 见,在别人说完后你再表达。
3,注意事项
(1)教师的基本姿势:站姿——挺拔、轻松、自然
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度和潇洒的风度。正确站姿的基本要求是:抬头、双目向前平视,面带微笑。
胸腹距离拉长,双臂自然下垂,或相搭放置腹前。
躯干挺直,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,不偏左也不偏右,两腿直立。男士自然开列,女士双膝靠拢,做到挺胸、收腹、立腰。
不良的站姿:站立时缩脖、塌腰、耸肩,双手放在兜里或插在腰 间。(2)步态——从容、平稳、轻盈、充满自信
正确的步态给人一种自信稳重的印象。正确的步态要求:
双目平视,面带微笑,跨步均匀,上身挺直,步伐稳健有节奏感。双膝靠近,两腿的内侧落地时轨迹近于一条直线。
不正确的步态:用脚蹭地面;手插裤兜走路;左顾右盼;大摇大摆或左右摇晃。(3)在交谈中不要涉及对方的"隐私区"和"敏感区",以免引起不快。在长辈、师长面前不可以指手划脚。
在交流中既不要过分谦卑,也不应趾高气扬,目空一切。